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祠 >> 晋祠优势 >> 正文 >> 正文

山西古建筑凝固的音乐如何绵绵流淌

来源:晋祠 时间:2024/10/14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章咪佳

由于各种原因,梁先生他们当年错过了“晋东南”这座秘密宝藏。

年代,梁先生带领营造学社成员,到山西做过四次大规模的古建筑实例考察——

年9月,晋北;年8月,年10月,晋西南;年7月,晋中。

这些都是他们研究了地方志以后,圈定的调查区域,调查的古建筑目标包含了华严寺,善化寺,晋祠,应县木塔,佛光寺等大建筑。

图片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在当时中日处于学术竞赛的时局下,学社的思路是冲着高规格的古建筑去。

在山路中穿梭,社员们常常会路过一些村庙,可能完全没有想到,山坳里会有这样一番洞天:

晋东南地区,几乎每个村里都有一座木构古建筑,这些村庙的时代覆盖唐宋辽金元全代——年纪都在七、八百岁起,最年长的一千多岁。

这个传奇是怎么发生的?

1.

同样是在北方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山西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比例,为什么比河南、陕西、河北——这些曾是唐宋辽金时期辉煌都城的所在地,都要高出这么多?

山西的古建筑都“猫”在山里。

山西山多——地处黄土高原,境内包含吕梁、太行、五台等大山脉,地势起伏不平,沟壑、河谷纵横,地貌复杂,山区面积占八成以上。

上述大都们,多地处平原;战争一来,核心城市的皇家建筑通常难保住——梁先生在文章中讲过,中国历来的帝王都“爱放火”。

但是战乱,对老百姓的建筑影响相对就不那么大,尤其当建筑物深居山中。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魏祝挺/摄年7月7日,北平的中国营造学社接到法式主任梁思成关于发见唐代木构建筑佛光寺的电报。当夜,抗战全面爆发,中国营造学社随即辗转南迁。山西沦陷7年之后,梁先生在李庄动笔撰写佛光寺调查报告。当时,佛光寺所处的五台山豆村,正是敌寇进攻台怀镇的据点。梁先生心情沉重:“我们对这名刹之存亡,对这唐代木建孤例的命运惴惧忧惶。”台怀,是五峰环抱的五台山之中心,五峰以内称“台内”,五峰以外是“台外”。而地处台外的山谷里的佛光寺,终免于难。

2.

在古人营建建筑物的时候,其实不太考虑水的破坏力——那是几百年以后的事儿了。

人最担心的,正是火。

中国古代庙宇建筑的屋顶上,通常有脊兽,叫做“鸱尾”(后来演变成鸱吻)。为什么要在正脊上安放这种神兽?

宋代《营造法式》记载,据说鸱尾是海中一种很厉害的鱼,尾巴像鸱(鹞鹰),它们激浪能降雨。所以匠人在屋顶上摆这种动物,就是为了(意念上)防火。

梁思成先生手绘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立面图中的鸱尾

古人的心思非常可爱——再看一例古建筑的自求多福:故宫文渊阁,这是藏四库全书的地方。图书馆防火当然也是最要紧的,采取什么策略呢?

建筑师把屋顶做成了黑琉璃瓦——五行里面,“黑”是水;那么整个屋顶都是水咯,下面怎么着也不会着火。

3.

防火自是防一种人祸。但是还有一件事情,是人们的好意,却也折煞了古建筑。

中国留存的古建筑多为宗教建筑,非常容易被重建——重建了,就不存在“古”的说法了。

这个因素,对南方的古建筑影响尤其明显。

比如杭州最古老的寺庙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年)。但是寺院里迄今最古老的天王殿,也已经是清宣统年间(具体在年)重建的产物;至于香火最旺盛的大雄宝殿,不知以及“刷新”了几回,当下的“版本”,重建于年。

梁先生讲过:“我们平时一开口就说‘供佛’,供是供奉、是伺候,我们的佛是‘住’在佛殿里,要人‘供’的。”

虔诚信众的思路,就是要积极地给佛住新房子、大房子。

GDP高的地方,对重建的喜好更加狂热。加上南方潮湿,殿宇容易出问题,一有坏损,达官显贵、善男信女即筹款重修。

4.

北方的情况就相反了。

元代以后,首都迁至北京,大运河也改了道:历来以长安、洛阳作为中心区域——让挨在边上的山西十分受益——的格局变了;

明清以后,北方经济整体衰落,后世翻新重建庙宇的能力比较低。

尤其山西的古建筑,占大多数的村庙,素来也没有被保护的概念——这里讲的保护,是说翻新、重建——实在是坏了,村民挖个洞窟、竖尊菩萨像,也是可以完成礼拜的。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陟椒村三教堂刘家大院

没钱翻新这件无奈事,却保住了最古老的建筑,还留下了一个大彩蛋:

木结构建筑(殿宇),是与壁画和塑像密不可分的。在晋东南,因为山坳里的古建筑们还在,其中的这些“软装”也一应俱全。

要知道,维护“软装”是很花钱的:整面墙的壁画,少则几百平大则几千平米,消磨殆尽了重新画,需要很大的代价。

村庙常常动不得原妆的壁画、塑像。经费勉强能支持的,也就是重妆,重新上色。

然而这也是搞古建筑研究的人不能接受的——梁先生当年在佛光寺东大殿看到佛坛上彩塑簇簇新的颜色,称这是佛像遭受的厄运,狠狠批评:“(佛像形体方面原状尚得保存)但淳古之色泽已去,今日所见为鲜蓝鲜碧及丹红粉白诸色,工艺粗糙,色调过于唐突鲜焕。”

5.

而今天,我们依然能够有幸在晋东南见到原妆的壁画、雕塑:

晋城市府城玉皇庙,元代二十八宿塑像,因人格神与代表动物相结合的造型独树一帜而驰名中外。

太行山深处,晋城珏山青莲寺宛如世外净土:寺内唐宋彩塑,交相辉映——弥勒殿内,一尊唐代泥塑胁侍菩萨盘坐于仰莲台上,单腿自然下垂,发髻高挽,天衣线条流畅,胸前饰璎珞,高额丰颐,气宇轩昂,尽显盛唐的华丽风貌;

北宋遗构青莲寺藏经大阁里,转角铺作上用以承托角梁梁腹的木构件,因“若宝藏神”,被形象地称为角神,常以肌肉饱满、动态十足的力士造型出现。藏经阁四处檐角的角神俱保存完好,实属罕见。

高平舍利山开化寺中留存的西壁壁画,创作于北宋绍圣年间,以《大方便佛报恩经》中本生题材为主,中间为三铺说法图,绕以须阇提太子、善友太子、华色比丘尼等本生故事的描绘。

这样的瑰宝,在晋东南有上百座之多,它们散布在山岭之上、村落之外、河谷之间。

青莲寺中的力士 图片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深居不动,曾经是木构建筑留存的优势,但如今,成了几百的古建筑不容易得到保护的原因——

它们正在默默地消失。山西低级别文物面临的是一个普遍的困境,在全国并非孤例。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八成不可移动文物都不是文保单位。

年结束的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果显示,与年至年开展的“二普”相比,20年间全国有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其中山西有处,主要是未定级的文物。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

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如果说应县木塔这样高级别建制的古建筑,是一部复杂交错的交响乐;那么星罗棋布于山间的村庙古建筑,更像是朴素清朗的民谣,它们是更基本,更鲜活的史记。

大雨过后,我们如何让这曲动人的音乐流淌下去?

特别致谢:

浙江省博物馆魏祝挺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陈筱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9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