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祠 >> 晋祠优势 >> 正文 >> 正文

井神的故事洞庭湖柳毅龙宫传书,晋祠水母娘

来源:晋祠 时间:2024/6/3

在我国古代的祭祀中,有“五祀”之祭。

所谓的“五祀”,是指“户、灶、中溜、门,行”,也就是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

而在《白虎通·五祀》中,五祀则分别是,门、户、井、灶、土。

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是把“行神”换作了“井神”。

“井神”不仅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神灵,而且还是家神之一。

不过,井神和土地神所不同的是,井神一般也没有庙宇,也没有塑像。

可能会有人觉得奇怪,没有庙宇、没有塑像,那在祭祀井神的时候在哪里举行呢?

其实,井神作为家神之一,他管辖的地方虽然不大,确实不能和龙王相比,但同样很重要,

因为,在古代,人们吃水,都是需要水井。同时,古人还认为,天下所有的水是相同的。水能滋润万物,井乃济世源泉。

所以井神在人们心中,还是很重要的。

而对于井神的祭祀,其实很简单,由于他通常没有庙宇、没有塑像,所以当人们要祭祀井神的时候,就在井台上举行一场简单的仪式。

至于什么时候是祭祀井神的时间,在我国由于存在着地区习俗的差异,所以对于祭祀井神的时间、方式也就不同。甚至不同的地区,祭祀的井神亦有不同。

通常情况下,新打的井,是要举行祭祀井神的仪式,此为接井神。

有的地方,如果哪家结婚、或者生子添丁了,也会祭祀井神,这是向井神汇报家中情况。

而至于封井的时候,一般的都是在除夕之时。因为大年三十除夕夜,井神要去龙宫向海龙王汇报工作情况。

到了大年初一,上界的神们也会下凡检查,所以这一天不要挑水。

到了大年初二,由于家中的储备水快用完了,这天就需要挑水,因此在初二的时候,是需要祭祀井神的,以此希望井神能保佑在新的一年里,有充足的水使用。

至于井神的人物,要说哪个井神最有名,当属柳毅井和柳毅了。

柳毅井位于洞庭湖君山龙口的部位,据说这里是进入洞庭湖龙宫的人口之处。

关于柳毅井,还流传着一个传说故事。

相传,在唐朝时期,有个参加科举考试而名落孙山的书生,他就是柳毅。

柳毅落榜后,只得返回家乡。而在途中,当他在路过泾阳时,遇到了一个遍体鳞伤的牧羊女。

柳毅见状,自然施以援手相助,

相问之下,柳毅得知了牧羊女的来历。

原来,这位牧羊女不是凡人,她本是洞庭龙君的女儿,后来嫁给泾阳龙王为妻。

然而,泾阳龙王性格残暴,龙女亦常常受到他的虐待。

龙女不堪忍受,于是就逃了出来,不料,泾阳龙王追来,将她打伤,她忍住伤痛逃跑,才来到了这里。

之后龙女便请柳毅为她传书至洞庭湖,希望柳毅能把自己的遭遇告诉自己的父亲洞庭龙君。

柳毅很同情龙女的遭遇,便答应了此事。

之后,柳毅按照龙女的指示,找到了进入洞庭龙宫的入口,也就是一口井。

柳毅进入洞庭龙宫后,把龙女的遭遇告诉了洞庭龙君和其弟钱塘龙君。

钱塘龙君听后大怒,誓为侄女报仇,于是便将泾阳龙王杀了,然后把龙女接了回来。

洞庭龙君对柳毅非常感谢,如果不是他,此时还不知女儿会沦落到什么地步。

而龙女见柳毅为自己不辞辛苦,心中对他已有爱慕之心。

不久,洞庭龙君便将龙女许配给柳毅为妻,同时又留柳毅在洞庭龙宫,主管洞庭水府与人界的进出口,也就是那口井。

后来,这个故事被广为流传,时间久了,柳毅便成为的井神,而那口进入洞庭龙宫入口的水井,也该称为柳毅井。

上文说了,由于我国存在着地区习俗的差异,所以关于井神的祭祀仪式和人物,都有不同。

比如,柳毅虽是最为有名的井神。但除他之后,我国还有一位“晋源水神”也很有名气,同时她还是一位女井神,她便是水母娘娘柳春英。

祭祀“晋源水神”水母娘娘的地方,是晋祠内的水母楼。

那晋祠是哪里的呢?

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其是为了纪念西周时期晋国的开国之君唐叔虞,和他的母亲邑姜而建的,邑姜是姜子牙之女、周武王之妻。

唐叔虞,姬姓,名虞,周武王姬发之子,后受封于唐,所以史称唐叔虞。

唐叔虞死去世后,其子燮父继位,不久便迁居晋水之旁,并改国号为晋。而唐叔虞则是西周时期晋国始祖、三晋文化创始人

晋祠就是为了纪念唐叔虞和他嗯母亲邑姜的,所以初名为唐叔虞祠,后称为晋祠。

晋祠内有三绝,分别是“周柏、难老泉、侍女像”。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供奉的是姜子牙之女,周武王之妻,周成王和唐叔虞之母邑姜。

而在圣母殿南面的位置,有一座楼,名为为梳妆楼,又称为水母楼,供奉的就是“晋源水神”水母娘娘。

内有一尊水母娘娘的铜像,她端坐于瓮形的莲花座上,神态自若。

而对于水母娘娘的这尊铜像姿态,还是源于一个传说。

据说,在晋祠的旁边,有个金胜村,村里有个姑娘,名叫柳春英,正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长大后的她自然也就结婚嫁人了。

然而,柳春英虽然贤惠,但她的婆婆却对她非常苛刻,甚至还常常虐待她,不仅长时间不让她回娘家,而且还每天让她去很远的地方挑水。

重要的是,当她把两桶水挑到家里后,婆婆为了刁难她,便故意只喝扁担前面的一桶水,扁担后面的水却不喝。

同时婆婆又特意把水桶的形状改成下端底部尖尖的,这样就可以让儿媳妇在挑水的时候,不能休息,因为一旦休息,如果水桶放的不好,很容易倒的。

面对婆婆的虐待,柳春英只得默默的忍受着。

有一天,柳春英在担水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牵马的老者。

老者看着她挑的水,便要用她挑的水给自己的马喝。

柳春英听后,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可不成想,那匹马很能喝,把两桶水都喝完了。

柳春英见状犯难了,不知道如何是好,毕竟此时天色也不早了,如果在去挑两桶回来,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那老者可能是看出柳春英的难处了,于是就说“我给你一支马鞭,回到家后,只要把马鞭放在瓮里,水就会自然涌出并涨满此瓮,但切记,千万不能把马鞭从瓮里拿出来。

老者说完后,突然间就和那匹马同时不见了,柳春英见状大喜,认为自己今天是遇到神仙了。

回到家后,柳春英按照老者的吩咐把马鞭放入瓮内,果如老者所言,瓮内自动的涌出水开,并涨满此瓮。

就这样,柳春英之后虽然不在去挑水,但每天瓮里都是满满的水。

婆婆觉得很奇怪,就偷偷观察瓮里的情况,这时她看到一支马鞭在瓮里,于是想也没想,便把马鞭拿了出来。

马鞭离开瓮后,顿时间,水便汹涌而出,不一会,就把村庄淹了。婆婆大惊,不知如何是好,急忙去找儿媳妇柳春英。

此时柳春英正在梳头,她得知情况后,来不及梳妆,便跑到瓮的旁边。

她见从瓮里不断有大量的水流出来,她来不及多想,便坐在瓮上。

奇怪的是,柳春英坐在瓮上后,瓮里虽然还有水流出来,但水流却很小很小了,后来,这里就成了“难老泉”。

那尊铜像就是以这个传说而塑造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