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文物故事传递山西声音
每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好故事,文博讲解员的生动讲述,让文物价值被更多人知晓。6月5日,山西省文博讲解大赛复赛第二场在晋祠博物馆举行。15名讲解员用一个个文物故事,让文物“说话”,讲述山西故事,传递山西声音。
大赛由省文物局主办。今年3月至4月,由各市文物局组织初赛,推选出60名选手参加复赛。复赛在4个赛区举行,太原赛区为第二站。
复赛第二场,山西博物院讲解员韩敏的讲解“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太原隋代虞弘墓”,获得当场最高分。经过她的精彩讲述,虞弘墓的发掘故事和独特价值被展现出来:年7月,太原市王郭村的一户村民,意外发现一座坚硬的石制品深埋土中,当考古工作者清理后,惊喜发现,这是一件完整的汉白玉石椁。“这件石椁就像一个缩小版的中国古代房屋,顶部是中式歇山顶,石椁表面彩绘、浮雕的精彩图案有54幅。”韩敏说,让观众感兴趣的是,上面的人物全部是高鼻深目的外国人,突厥人狩猎图、粟特人采摘葡萄图,墓主人宴饮图等,像一幅幅精美的异域画卷,为后人揭开隋唐盛世前夜晋阳古城有过的辉煌。
太原市晋祠博物馆邱萍以“古建瑰宝圣母殿”为题,讲述了晋祠这座古建筑深藏的文化密码。圣母殿靠悬瓮山,前临鱼沼泉,面宽七间,进深六间,属于非常高的规制,是宋代建筑的典型代表。“圣母殿的屋顶,有如《诗经》所说,如同鸟翅张开那样,具有飘逸感。圣母殿采用重檐歇山屋顶,前排廊柱由中间向两边依次升高,每柱升高6公分,一共有18公分,使得大殿呈现微微翘起的优美曲线。”她的讲述中,有细节、有伏笔,“大殿内部没有一根立柱,屋顶重量全由周边立柱分散承担,顶部没有天花板,为大殿中的43尊宋代彩塑腾挪了视觉空间。”
15位讲解员通过不同角度和丰富多彩的内容,以良好的综合能力素养展示了山西文物浓缩的历史文化,以及文化背后承载的山西故事。(弓凤飞)
来源:太原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