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祠 >> 晋祠优势 >> 正文 >> 正文

祁县历史上第一位外交官,山西近代工业的先

来源:晋祠 时间:2023/5/7

接着分享我的山西行。此行从大同开始,去平遥古城,再到祁县。平遥和祁县的旅游体验比起来,对比强烈。

计划到祁县,也是突发奇想。在平遥古城的票号博物馆参观时,被三大晋商故里的祁县和太古很是向往。到祁县住在了昭馀广场附近,距离昭馀古城一步之遥。

山西祁县历史悠久,古称“昭馀”。祁县古城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距今多年历史。古城街道两侧坐落着上百家保留有明清时代建筑风格的茶庄、票号、烟店、钱庄、斗行、当铺等商业店铺旧址和民居宅院。由于刚从平遥古城过来,相比较旅游商业化运作纯熟的平遥,祁县可没有平遥古城那种熙熙攘攘的感觉,空荡荡的大街上几乎看不到行人,那种感觉很奇妙。别看游人罕至,但这条晋商大街有着诸多看点,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渠本翘故居。

渠本翘故居就在昭馀古城的东大街在新建南路的入口处不远,也就是渠家大院的隔壁。这位渠本翘何许人也?渠本翘出生于清朝同治元年,是祁县、山西乃至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极力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权、热心社会公益和民生利益的事迹,深得世人赞赏并深受后人敬仰。

在院子中间,有一座渠氏后人捐赠的渠本翘铜像,请注意看看渠本翘铜像身后的黑色煤雕作品《风骨胜玉》,这是由山西阳泉煤业集团捐赠的。原材料来自阳煤集团“国家工业遗产阳泉三矿”竖井水平,埋藏深度米,距离井口0米,成煤距今2.8亿年的整块无烟煤,规格1×1.2×2.6米,重达4吨,是目前最大的“块王”煤雕。由三矿员工集体创作而成,正面刻“保晋救国,经世济民”八个大字。

故居面积并不大,两侧厢房里有渠本翘生平事迹的图片展。

这部分展览的主题是“雄心铸就民族魂”,介绍中充满了溢美之词,渠本翘(——),他入仕官虽小,但奖授封位很高。因为他是有抱负、有担当、有作为之贤士。他身为朝廷命官,在清末、民国初期,敢于坚持朝政改革。因为他有民族独立之维新思想;他不是洋务派代表,但却成为山西近代工业之先驱。因为他有实业救国之理想。

他不是学官,但却成为山西近代教育之先驱,因为他有教育兴国之识;他不是纯粹的晋商,但却为晋商票号之转型发展奔走呼号。因为他有与时俱进之改革理念;他不是同盟会员,但却为国民革命做出了显著贡献。因为他有民主革命之新思想;他没有显著之文学成就,但却为本土国文化遗产保护做出显著贡献。因为他有文脉传承之乡愁情怀。

出生于清朝同治元年的渠本翘,就是祁县、山西乃至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极力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权、热心社会公益和民生利益的事迹,深得世人赞赏并深受后人敬仰。他才华横溢,年受命出任大清驻日本横滨领事,成为祁县历史上第一位国家外交官;他实业救国,成为山西引领近代民办工业第一人;他重枧教育,提出“德智体并重”的办学思想,于年在祁县创办了山西省较早的县级中学——祁县中学堂,于年受命出任山西大学堂监督(校长);他身备学士、官员、商人的多重特质,在推广民主思想、推动山西近代化进程、推进晋商转型等多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渠本翘出生于富商家族,但他醉心谈书仕进,熟读四书五经,怀志经邦济国,在成功走过了秀才——解元——进士的科举坦途后,他把知识都用在了发展中国急需的现代教育和民族工业上。纵观渠本翘的一生,他是一位官、绅、商于一体的特殊人物,是一位爱国者、实业家、改革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一位在山西近代经济、文化发史上功勒丰碑、德泽后人的卓越人物,也是一位值得后世研究、纪念、宣扬的历史人物。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渠本翘家族的概况,渠本翘家族始祖渠济,由上党长子县于明洪武初年,带领儿子忠义、忠信往返于上党和祁县之间倒换潞麻和红枣粗布,从中赢利,稍有积蓄后迁居祁县的。后来,忠义入举善坊,忠信入世相坊。忠信一系,至明万历年间第九世梁士重时,开始在祁县城内开设铺面、创立字号,至十四世渠同海时代(——),渠家商业有了大拓展。渠同海于清乾隆初()走西口、上包头,独资开设了“长源厚”商号,经营菜园、粮食、油面、茶叶、钱业生意。渠同海之子映潢(——)于清乾隆四十年左右,在继承父业的基础上,又在祁县城增设了长源川、长顺川两个大茶庄,捷足先登于“万里茶道”。

图为渠本翘题晋祠圣母殿匾“永锡难老“(光绪十五年,年)。至十七世“源”字辈时代,渠家商业进入黄金时期,一度达到辉煌的顶点。清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初年,渠氏源潮、源浈、源涤、源道、源洛、本立等兄弟叔侄,除独资或合资经营百川通、长盛川、三晋源、汇源涌、存义公等著名商号外,还开设有众多的茶庄、盐店、钱铺、绸緞、药材等商业字号,分号遍及大江南北水旱码头,成为晋商之大贾。作为晋商代表家族之一,渠氏家族在经营商业获取巨大利润之后,又投向中国民族工业,开山西民族工业之先河,成为山西第一个民族工业资本家。

在反帝爱国保晋争矿运动中更发挥了重要作用,创下千古流传的业绩。兼之热心公益,急公好义,其家族在赈灾济贫、兴办教育以及发展文化事业等方面都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尊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6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