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员正在为游客讲解晋祠的悠久历史。
节假日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刻,文物讲解、志愿服务、文化宣讲、文艺演出哪一项都离不开他们。在这座千年古祠里,古老的建筑、精美的雕塑、威武的铁人、三千岁的周柏这里的一景一物,因他们的讲述而更加鲜活灵动。他们就是晋祠博物馆的讲解员,这群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讲解员,用自己的使命和担当讲述悠久的历史,传承中华文明。
年4月8日,晋祠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小游客,他们是太原市聋人学校的孩子们。余名生活在无声世界的孩子们在学校老师和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晋祠,用心“聆听”晋祠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彩的传说故事。在参观结束时,孩子们纷纷与讲解员合影留念,并用手语表达“我爱晋祠”“晋祠真棒”。
年10月22日,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在听完他们的讲解后说到,“晋祠的建筑非常古老、精致,令人叹服,它是中国古典艺术的典型代表”。
因他们的讲解,晋祠,这座千年古祠的华彩,愈发动人,游客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几千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波澜壮阔、动人曲折的历史故事,被一次次传播和弘扬。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们讲解员正是用最通俗的语言,最生动的方式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每当我们字字珠玑,把历史、文化、艺术讲给游客,并看着他们津津乐道、回味无穷时,我们的使命感和价值感便油然而生。”讲解员邱萍的理解,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她表示,曾有一位细心的讲解员统计:要完成晋祠博物馆的一次讲解,需要走3公里路程,讲多句讲解词,做多次规范抬臂动作,而这样的讲解,他们每人每天平均要重复4次到6次。
为了完成好每一次讲解任务,无论严寒酷暑、雪雨风霜,他们都要苦练基本功:普通话、站姿、手势、坐姿、形体步伐等,枯燥的动作,一练就是几小时,每堂训练课都要重复几百次,甚至上千次。为了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文化需求,他们需要学习大量涉及晋祠、太原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历史、文化、民俗、艺术等知识,做到“因人施讲”。一年四季的工作服,让他们忘记了时尚;不稳定的工作时间,使他们常常喝不上水,到点吃不上饭;一次讲解下来,夏天一身汗,冬天透心凉。
“可是,这又有什么难呢?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想把晋祠的美、太原的好声音讲给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让更多人爱上这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邱萍动情地说。
近期热点
《太原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5月1日起施行环保检测不合格汽车上路要受罚
买东西还能赚钱?透视购物返现商城“玩法”背后的陷阱
责编:白伟
版式:张佩
检查:谢姣姣
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