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祠 >> 晋祠资源 >> 正文 >> 正文

陶瓷雕塑在道教文化中的具象表现

来源:晋祠 时间:2025/2/14

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的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对中国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它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学术思想以及民俗、信仰等各个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直到今天,在先人的潜移黙化中,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中,尤为文学与艺术中,仍可见清晰的道教色彩。汉代画像石最早见有“孔子见老子”的刻录形象。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庄子说道:“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按老庄的说法,“道”是既没有形象,也没有名称的,更是不可知,故无法用具体形象来表现。

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后就注重宣扬传播,推崇“制器尚像”,就是在有条件的场地,如佛教场地、名山大川等制造佛教雕塑形象来大力宏扬佛教。一惯隐忍不发的道教受佛教的影响,最早在南北朝中期开始造像艺术,来表达对神仙和道人的崇敬,并以此来感染慕道者的信仰情感。宋元朝也是道教发展兴盛的时代,著名的北宋泉州清源山老君像,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彩塑侍女。玉皇庙《玉皇大帝像》,北宋湖北武当山唐代的道教在李唐王朝的推动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提倡道教,兴建道观,铸造雕刻老君像。如骊山《老君像》雕于唐天宝年间,《常阳天尊像》雕于唐开元七年,《元始天尊造像碑》、《神农》、《黄帝》、《伏羲》等神仙造像。

唐代的著名诗人李白就是一名崇尚道教仙人的文人。宋元朝也是道教发展兴盛的时代,著名的北宋泉州清源山老君像,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彩塑侍女。玉皇庙《玉皇大帝像》,北宋湖北武当山陈抟老祖坐像等。元代著名的玉皇庙二十八宿星君像,是现存元代道教造像中稀有真品,神像造型逼真,形神生动。明代著名的道教造像《真武大帝》、《张三丰》、《三清尊神》等。明成祖朱棣,因为相信自己得到真武大帝庇佑而登上帝位。例如北京白云观供奉的真武大帝像,大兴武当山推崇张三丰。著名的道教壁画有宋代的《朝元仙杖图》、《八十七神仙倦》。元代的永乐宫壁画,整个壁画共绘有多平方米,壁画中有位神仙,线条流畅,惟妙惟肖。神仙神态各不相同,所穿服饰丰富多彩精美绝伦。对后世绘画、雕塑的造型产生巨大影响,是世界绘画史的巨制。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里从来不缺神仙文化,道家与道教,神仙与老庄哲学都是融为一体的。道教有一整套神仙谱系,如汉代刘向的《列仙传》、晋代葛洪的《神仙传》、唐代道士杜光庭的《绕仙传》、《集仙传》等。赤松子、鬼谷子、老子、庄子、张天师、许真君、陈抟老祖、关公、财神和家喻户晓的人仙等。神仙是人们创造中的一种上理想性的、有超凡的本领,常常来无踪,去无影,相貌清奇、神通广大,如《庄子》里描述的“吸风饮露,不食五谷,乘云气,卸飞龙”的神人。神仙形象在历代的艺术中都有展现,明代著名的小说《封神演义》里百回章节中,神仙魔法和教派之间争斗成为小说的主轴,神与人,神兽与神之间隔阂被取消,成为了神人,神兽混合的世界。如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四大天王等等,还有一系列的道教神兽,如:麒麟、独角兽、天禄、四不像、貔貅、五彩神牛、火凤神鸟、哮天犬等相随着神仙呼风唤雨。

黑格尔早就指出。“最接近艺术而比艺术高一级的领域就是宗教”,“宗教往往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在这种情况下,艺术确是为和它不同的一个部门服务”。但一般地说,并非所有道教题材的作品就是宗教艺术,在雕塑作品中,也有很多道教题材是不能划归于宗教艺术的。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行构成,分为阴阳二面,其将“道”作为世界万物的本源和宇宙运行的总规律。这么以来,道教文化中的“阴阳五行”与陶瓷工艺中的造物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众所周知,陶瓷的本质是由泥料和水混合而成的。经火煅烧的过程形成的人工合成的物件,它的形成过程就包含着五行思想中的“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其中,泥料中的包含着金属元素(如铝、铁)及装饰中使用的颜料成份为“金”,煅烧过程中使用的燃料为松木,其为“木”。

所以说,陶瓷与道教不仅形式上、而在内涵中都有着深厚、丰富的内茬联系。五行完全融合造就了陶瓷,且陶瓷纹饰中蕴含着阴阳学说,又将五行表现得淋漓尽致。总的来说,陶瓷作为蕴含大量的道家文化信息的特殊载体,归纳五行相应,真可谓“金木水火土协调,宫商角徵羽交响,汇成陶叹汪洋,真是森罗万象。”在陶瓷中,阴阳酝酿、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品格,始终以生生不息的生命情态出现在各个时代的精品瓷器中。道教历来为皇家推崇,许多皇帝非常信仰道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有了仙人信仰。如宋徽宗自命为道君。至元一代,丘处机为元太祖成吉思汗所重视,封为护国真人,使得道教盛行一时。还有《离骚》中屈原以“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平生不得志,试图通过神游天界以追求人生理想,这些都能让我们探寻到古人对超自然及仙人的追寻。到了明代中期,统治者沉迷道教。尤以嘉靖皇帝最信道教,被称为“道教皇帝”,让道教的社会影响有了前所未有之大,其地位之高凸显道教文化内涵。嘉靖年间的瓷器道教色彩浓厚,器型流行葫芦瓶,有八棱,四方,六角,上圆下方等器型。文饰总的风格是追求长寿,长生不老的道教意识增多,常见的八仙人物,八卦,八吉祥,灵芝,云鹤,松竹梅以及用花枝,树枝组成的福,寿字。以“八仙”为例,八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他们是铁拐李,汉钟离,张国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曹国舅,韩湘子,有的八仙图案只画八仙所持的葫芦,扇子,渔鼓,横笛,宝剑,阴阳板等八种宝器,称为“暗八仙”。八仙图也成为历代景德镇瓷器的常用纹饰。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