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晨,拍摄于晋南临汾市翼城县浍河南唐乡常册村段。
豆圆谷子黄,弯腰是高粱。
无心观露白,家家收秋忙。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每年的公历9月7日到9日,当太阳到达黄经°时为白露。《淮南子·天文训》曰:“(处暑)加十五日斗指庚则白露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此时,天气逐渐转凉,空气中的气态水达到饱和,便会凝结成为液态水。清晨时分,地面瓦砾和叶子上就会出现许多露珠,这是因为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白露”故得名。人们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唐代白居易有《凉夜有怀》诗曰:“清风吹枕席,白露湿衣裳。好是相亲夜,漏迟天气凉。”魏晋曹丕《燕歌行》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诗句。
从白露节气开始,我国内地的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取代。冷空气开始转守为攻,暖空气开始退避三舍。随着冷空气南下,会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水。农谚“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一场秋雨一场寒”,就是形容降水过后,气温下降明显。在我国北方,白露后降水会明显减少,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特点。
白露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此时,我国华北、东北开始大面积收获谷子、大豆和高粱。大田中的南瓜、豆角、茄子、西红柿和北瓜等,日渐丰富,地堰、山坡上的核桃也到了收获的时节,大江南北的棉花正在吐絮,进入了分批采收的季节。而华北和西北、东北地区的冬小麦也开始播种。黄河中游晋南地区有“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之说,而此时春玉米等大秋作物逐渐进入成熟期,是秋收、秋种的大忙季节。而在黄淮、江淮及其以南地区的单季晚稻进入扬花灌浆期,双季晚稻即将抽穗,是加强管理的关键时期。对于蔬菜,白露后的天气则利于其生长。苹果等水果及薯类也陆续进入采收之季,应根据市场行情分类采收,以谋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白露时节,秋高气爽,云淡风轻。唐代诗人杜甫有《月夜忆舍弟》诗“戍(shù)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便是白露时所作。春秋时的《诗经·蒹葭》有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用苍凉的秋景来表现主人公忧伤凄婉的心境。
白露时节,北方的人们开始打枣、摘石榴、吃红薯,而南方则有喝白露茶、饮白露酒、吃龙眼、做桂花糕、祭祀大禹等风俗。
节气与健康
《黄帝内经》曰:“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秋主肺也。”因此,白露时节,养生的重点是养肺。应以肺气清肃为目标,以“宁神定志”为具体的措施。要避免精神紧张、大喜大悲,保持愉快心情最为重要。生活起居上应注意早晚添衣加被,以适应白露时节早晚温差过大的气候状况。无论年龄大小,都不能袒胸露臂,睡觉不可贪凉。
白露时人体心脏气微,肺金用事,宜减苦增辛,助筋补血,以养心肝脾胃。饮食上注意宜多食辛味食品,不宜进食过饱。可以多食梨、百合、甘蔗、芋头、萝卜、银耳、蜜枣等,多食粥食。同时,要注意不可贪食寒凉食品,如生冷瓜果等,否则会伤及脾胃,影响健康。
白露有三候
初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天气转凉,鸿雁开始从北方向南方迁飞。过五天,燕子向南回飞。又过五天,众鸟开始积存食物,准备越冬。
拍摄于赣北九江市鄱阳湖畔永修县吴城镇。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初候,鸿雁来。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意思是,此时,居住在北方的大雁开始南迁。晋北有“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之说。在晋北代县雁门关便能看到大雁南飞的景象。
拍摄于晋南运城市盐池博物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二候,玄鸟归。”玄鸟,即燕子。白露时节,黄河中游晋南地区燕子南迁越冬。其实,燕子的迁徙也并非出于温度的原因,主要是进入深秋和冬季后,北方很少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所以燕子才不得不实施一年一度的秋去春来式的迁徙。
拍摄于太原市汾河西岸晋祠稻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三候,群鸟养羞。三人以上为众,三兽以上为群,群,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美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羞同馐,指美味的食品。白露时节,秋高气爽,稻(北方为麻)、黍、稷、菽等五谷杂粮均进入成熟后期,鸟儿们也都开始储备干粮,准备越冬了。
图文
李学峰
作者:李学峰
开本:32开
版次:年3月第2版
定价:58.00元
内容简介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来自历法源头的影像物候报告》(修订版)全新上市!该书从中国的历法源头说起,用作者的节气与物候作品和相关阐述科学表现了“历法之源”地的节气与物候景象,图解了中国古代专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等,具有呈现的科学性和标准性。不仅如此,作者还将节气与物候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气象、农事、节日、诗歌、民俗等文化用文字娓娓道来,独具科普特色。
原标题:《白露至,秋意浓,又是一年最忙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