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父、父亲都是干这个的,我也希望将来能够把这项上千年的技艺传给我儿子。”太原市晋祠博物馆文博馆员苏慧表示,把古文物拓印在纸上,用另一种形式来呈现,让更多人了解历史文化和传承书画文化,很有意义。
苏慧,年9月出生,在3月底结束的“全国首届金石拓印工职业技能竞赛”上荣获一等奖。她认为,获奖不是最重要的,她最大的收获是和全国很多志同道合的同行一起交流拓印的技艺、经验和心得。
5月7日,记者走进晋祠博物馆,听苏慧讲述她家三代传承金石拓印的故事。
将文物故事描绘在宣纸上
苏慧说,拓印这个工种相对小众,全国之前没有过类似的比赛,这是首届,在河南郑州举行。本次竞赛由中国收藏家协会石刻艺术委员会、中国文化研究会金石文化专业委员会、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金石传拓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更好地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金石拓印专业从业人员经过资格审查、平面实操比赛、理论考试等环节,最终决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等不同奖项若干名。苏慧当时拓印的是一幅画,也有字,纹路很细,比赛时间约1小时,最终荣获一等奖。
“拓印的流程就是把宣纸弄湿,蒙在石碑上,用小刷子不停地刷,然后往上面刷墨汁,尽量要均匀、适中,不能太厚,黑乎乎的,也要字口清晰,不能洇进字里去。”苏慧说,这项技艺有上千年的历史,当时参加比赛的选手来自全国各地,山西去了4人,另外还有几名爱好者和非遗传承人。
本次赛事,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拓技艺、促进行业交流、促进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碑刻造像、墓志摩崖、封泥陶片、秦砖汉瓦……这些先人创造的珍贵文化遗产,无声讲述着历史沧桑,岁月风云。可是它们又极其脆弱,随着时光流逝,极易蚀湮消失。苏慧说,她和众多同行一样,通过自古传袭的传拓技艺,将文物故事完整地描绘在一方宣纸上,讲述给文物工作者、研究者乃至广大观众去看、去听,这是现代科技无法取代的,也是传拓技艺的核心价值所在。
3月27日,苏慧应邀前往郑州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进行了传拓技艺交流,在现场展示了鸳鸯包使用技巧,对拓印工具、纸张、墨汁、拓印前准备工作等也做了详细解答,并依次演示传拓碑刻的每一步骤,为中心学员讲授需要注意的细节及处理问题的方法。
祖孙三代从事同一行业
苏慧的传拓技艺源自家传。她的祖父苏庚新在北京荣宝斋工作,后被调回晋祠文管所(晋祠博物馆的前身)。之后她父亲苏振偏继续从事拓印工作,在晋祠博物馆一呆就是40年。年父亲退休,苏慧“女承父业”,继续从事传拓工作。这门手艺,从她的祖父开始,一传便是三代。
苏慧第一次接触拓印是在18岁左右,她那时跟着父亲在灵石拓印一块碑文,时间紧,任务重,他们每天在烈日下工作,浑身淌汗,这些都不是问题,如何让纸粘在石碑上,成为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为了尽量保护石碑,他们通常不用白芨水、胶水等进行稀释黏合,这就导致强光照射或大风吹时,纸便往下掉。拼的是手速,快速出手,抓紧时间上墨成了关键。父亲紧张地上墨,苏慧在旁边看着,却一点忙帮不上,只能干着急。那时,她是拓印“小白”,上纸不会,捶打不行,上墨不匀,全部得学。她觉得上纸最简单,于是开始学上纸,结果纸破了,那些在父亲手中听话的纸,到自己手里就不听话。上纸不行就练捶打吧,为了不让打刷晃动,她双手紧紧握住刷柄,一下一下进行捶打,一通碑打下来,好坏姑且不论,她的胳膊已经累得抬不起来,手掌也很疼,一瞧,起泡了。当时想算了吧,不干了。
年,她决心从事这一行业,跟着父亲学习拓印,沿着祖父、父亲的脚印,一路努力下去。
父亲说,自己当时学拓印的时候,祖父并不会非常直接地告诉他该怎么做,而是在一旁从研磨、打水等辅助性工作做起,慢慢摸索,一步步提高。到了父亲教她的时候,是更加直接地提点她,让她少走弯路,比如如何不破纸等,避开很多坑。
“我的孩子也在上小学,潜移默化下,他将来也会喜欢上拓印的。”苏慧说,一家三代传拓工作者,在相同的工作单位,做着同一种具有传承、保护意义的工作,感觉是非常自豪的。而且,晋祠博物馆文化遗产丰富,仅历代碑刻就有余通,此外还保存着大量楹联匾额、造像等,为传拓技艺的传承发展及对文物的保护利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苏慧说,以前拓印工作基本只有她一个人在做,现在晋祠博物馆正积极努力建立一支适应新时代文物事业发展的传拓人才队伍,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开拓创新,努力提高传拓专业技能,培养更多能“传古拓金”的传拓人才,不断为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希望拓印能发挥更大价值
苏慧说,他们的工作虽然枯燥,但现在,很多书法爱好者、喜欢篆刻的人进入这个队伍,加上技术的进步,拓印正从深闺走向大众,更多的人开始接触它、了解它。
如何让拓片这类无声文物更好地发挥内涵价值,是苏慧和很多同行思考的问题。如何利用互联网+、馆际之间的交流、陈展时的设计、文创产品的研发等形式,让这些黑黝黝的艺术品走出深闺发挥更大的价值?这也是苏慧当下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苏慧说,从传统意义上讲,拓碑是匠人工艺的一部分,所谓为匠不求急功近利,为匠但求不忘初心,她将在拓印这条路上继续努力下去。
来源:山西晚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