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生活文摘报》,不妨按照以下方式“置顶”吧!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生活文摘报”→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传统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俗称“扎小样”。它是伴随着古建筑营造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以木材为原料,以卯榫结构搭建,经过画草图、选料、烤干、下料、作基台、树立柱、成柱网、建梁架、造屋顶、装修、直至油饰彩绘等多道工序组成的传统手工技艺。
古代在建造较大规模的建筑物时,都要先扎若干小样,经过品评修改,确定其中一件为建造样板,这种“扎小样”就是传统古建筑模型的起源。
以目前尚存于山西晋祠博物馆的宋代建筑小样为例,距今至少有余年的历史。在山西,现存古建筑模型还有朔州崇福寺所藏元代小样、大同华严寺的明代小样和阳曲县悬泉寺存放的明代小样等等。
传统古建筑模型不仅内部结构全部可以拆卸,而且与建筑物实体保持完全一致,只是缩小了体量,成为可移动的建筑物,其中蕴藏的纯手工制作技艺,从建筑理念、形制和技术上都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文化、艺术和结构特点:中轴对称,方正严整,采用“榫卯”、“升起”、“侧脚”技艺,对古建筑的研究、修缮、保护是极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年,由太原晋祠博物院申报的“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统古建筑模型营造技艺随制品的复杂程度而定,工艺步骤如下:
第一要先画出设想中的建筑物,先定外形尺寸,再定内部结构,最后对建筑物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修改,力求完美。
第二步是选料。有了建筑物的外形,即长、宽、高,就可选择制作模型的材料。一般选用核桃木、楸木和梨木。当然如果要提高模型档次,也可选用稀有名贵的木材。
第三步把材料烤干。目的是为防止模型制成后变形,所选材料只要不是经过五年以上自然干燥的木料,都要烤干。
第四步是下料。在认真消化了草稿的基础上,制作者对内部结构已了然于胸,即可下料。由于草稿只有外形尺寸,而内部结构要靠扎好的小样确定,故此对所下的料及准备用在何处,都要标有记号。
第五步是基台。这是模型的底座即基础,要求在建筑物外形基础上外加四周台明为框架,厚度随模型大小而定,框架内纵横龙骨要厚实,上下面板安装在龙骨上,龙骨安装时要同时考虑到每一根柱子都必须安装在纵横龙骨的交汇处,四边和框架结合既要平整,又要紧密,框架要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全部重力叠加其上时不会晃动。
第六步是立柱。基台上立柱的安装,要按草稿的总体安排确定,立柱安装要透过面板,安装在纵横龙骨十字交汇处的中心。
第七步是柱网。立柱安装后,便可以在立柱上安装纵向与横向的栏额,形成柱网。
八步是梁架。在柱网各柱栏额之上,按步骤安装斗拱,通过构件一步步安装就位。
第九步要在梁架安装完成后,开始搭建屋顶。
第十步是装修。模型的装修工艺只是在门窗上实施,门窗有早期和晚期之分。早期建筑的门通常为实木门,其装修是按照草稿要求或主人的设想,在门上钉几道门钉,每道几枚。并按要求式样安装铁或铜辅首一副。
最后一步用油漆彩绘。一般按主人喜好和建筑物用途确定,但较大的建筑物,是在建筑物完成后,油漆、彩绘通过先在小样上试验,符合要求后,按样在建筑物上落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