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分享我的山西行。山西行从大同开始,经平遥、祁县和太谷,最后到了太原。“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听说过吗?
惊喜于目前山西旅游的优惠政策,陕西各大景区景点咋工作日里实行门票免费,但需提前预约。粗略算了下,此次山西行仅门票就少花了近千元。从太原火车站到晋祠,有多条公交线路,非常方便,就是车程要1个半小时,往返就是三个小时,加上游览时间,大半天就过去了。晋祠古建的外围是新建的晋祠公园,风景优美,但我只是匆匆而过。
这里才是真正的晋祠古建入口。晋祠,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这样介绍,是不是一脸懵?来个简单的,看过《封神榜》吧,这位唐叔虞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这下对上号了吧。
进门后,导游会把大家集中在这方亭子前,进行精彩的讲解。晋祠历史非常悠久。相传,西周初年成王姬诵封其胞弟虞为古代国开国诸侯,虞施政有方,国富民强。为祭祀他,虞后人在这里建祠堂,称“晋祠”。现在晋祠的建筑,除主殿圣母殿和“鱼沼飞梁”是北宋遗物外,其余都建于金,明和清代期间。
晋祠中的“三宝”不可错过,圣母殿、鱼沼飞梁和献殿是晋祠三宝,本图就是圣母殿全景,这是晋祠中的主殿,是为唐叔虞的母亲邑姜而建,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年—年),重建于年(宋崇宁元年),圣母殿是现存宋代建筑的代表作。这里也是游人合影留念的首选之地。
在晋祠中,还有“三绝”,它们是周柏、宋代彩塑以及难老泉。在圣母殿的南面,有一座水母楼和难老泉亭,而这个难老泉是晋祠“三绝”之一。
水母楼位于难老泉亭西面,与圣母殿相邻,俗称梳妆楼,又称水晶宫,水母楼是奉祀晋源水神的祠堂,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年),两重楼阁、重檐歇山顶,上下两层都有回廊。
楼下石洞三窟,中间一窟设一尊铜铸水母像,端坐于瓮形座位之上。楼上坐西向东设一神龛供奉水母。关于水母还有一个“柳氏坐瓮,饮马抽鞭”的民间传说,据传水母姓柳,生性贤良,嫁到晋祠。婆婆十分刁蛮,每日让她到远方去挑水。一日,柳女挑水归来途中,遇一骑马人要借水饮马,柳女欣然应允。那人送给柳女一条金丝马鞭,并告她马鞭放在瓮中,只要轻轻向上一提,水即满瓮。从此柳女免却了挑水之苦,而且乡邻也不用翻山越岭去挑水了。
但这引起了婆婆的不快,一天她趁柳氏回娘家,想把马鞭藏起来,可马鞭刚一提出水瓮,滔滔大水顷刻涌上,转眼间淹了整个村庄。柳氏从娘家来不及把头梳完急忙赶来,把一草垫扔在瓮上,不顾一切地往上一坐,大水顿时变小,只剩下一股泉水从坐下溢出,这便是晋水源头—难老泉。这尊铜像正是依照这一传说塑造的,这尊水母像端坐于瓮形莲花座上,水母仪容端庄,体态丰腴,极富神采。
难老泉亭创建于北齐天保(公元—年),八角攒尖顶。晋水的主要源头难老泉水从亭下石洞中滚滚流出,常年不息,昼夜不舍,故北齐时期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为名,称难老泉。
难老泉亭中大家围着观看的,就是难老泉,深井下的泉水一直在喷涌着。难老泉水出自断层岩,常年水温保持在17℃,每秒流量是1.8立方米,曾灌溉着附近数万亩稻田。
难老泉亭下有个分水桥,桥上有座小白塔。关于分水桥的传说,就有点“悲壮”了。山西自古缺水,在一千多年前,这条小溪附近有两个村庄,一个叫南村,一个叫北村。为了争抢水源,两个村庄时有争斗。为了平息争端,县太爷想出了一个“馊”主意。他在溪水前的坝上打了九个洞,又在一个滚烫的油锅里扔进去9枚铜钱,两个村庄各派一人去油锅里捞铜钱,谁捞出几枚铜钱,谁的村子就能得到几孔溪水。北村一个17岁的小伙子挺身而出,跳进油锅捞出了7个铜钱,自己却被烫伤致死。县官因此把七个出水孔判给了北村。
北村的老百姓为了纪念那个舍生忘死的小伙子,在溪中建起一座小白塔,把小伙子的白骨埋在了白塔下面。
稍显枯燥的晋祠游览,在这里变得生动起来,游人们终于有了“互动”的机会。据说这里的泉水可以去病消灾,游人纷纷走到下面接水祈福。
泉水中的塑像是降龙罗汉,有人都会去摸一下罗汉的头顶,罗汉的头顶也因此变得如此光滑。
这么热火朝天的场面,却被我身旁的导游狠狠地“泼了一瓢凉水”,导游介绍说,这里泉眼流出都是自来水,上面难老泉亭中深井里喷涌的水,也是自来水和水泵的效果。早在27年前,也就是年,老泉就因为地下水位下降而断流了。看来,拥挤不堪的游人,浪费感情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