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开始之前先推荐一部纪录片《中国石窟走廊》,分四集讲述了祖国大地上石窟寺的出现、发展、鼎盛、破坏与保护。
对于我们之前总结的隋唐建筑文化是非常好的见证与补充,丰富了课外内容,也更有助于我们梳理北魏至晚唐时期石窟类建筑的脉络。
第一集《石窟鼻祖》
第二集《敦煌丹青》
第三集《东方微笑》
第四集《国家宝藏》
推荐给喜欢的朋友们,是一部很用心的纪录片。
好了,文归正传。今天开始我们正式进入文化艺术空前发达的两宋时期,虽然这一时期战乱不断、国力不强、政坛腐败,但却在建筑、宗教、书画等方面留下了泽被后世的无价之宝。
(注:文中配图均来源于网络)
第六讲两宋建筑文化
6.1宋代营造技术的特点
(一)斗拱机能减弱
1、斗拱比例减小,补间铺作的朵数增多,在建筑中的功能性及重要性逐渐降低。
2、下昂功能减弱,并逐渐被斜栿和华拱假昂取代。
3、梁架的整体性加强,梁柱连接处逐步取消斗拱。
4、与斗拱朵数增加相应,普拍枋开始普及。
例如:山西晋祠圣母殿,有最早的假昂,实际上是华拱的变形,在水平构件上雕刻。
(二)梁架结构多样化和简化
1、在结构上区别为殿堂造(抬梁式)和厅堂造(穿斗式)两大类型。实际运用中则殿堂和厅堂结构混合使用(晋祠圣母殿)。
2、构架简化,减柱、移柱法逐渐发展成熟并普及。
3、柱身增高,开间呈长方形。
4、楼阁建筑中出现了上下层相通、取消暗层的做法。
例如:晋祠圣母殿,将原本支撑大殿内部的柱子挪到外部檐下,做内外柱,大大开阔了内部空间。
山西平顺县大云院弥陀殿(横剖):减柱造(五代时期)
(平顺大云院弥陀殿横剖)
(平顺大云院弥陀殿纵剖)
(大云院弥陀殿转角结构与角梁)
(平顺大云院弥陀殿内部梁架)
(三)屋顶和构件样式趋于繁复
1、龙形鸱吻和琉璃瓦开始大量使用。
2、出现十字歇山顶、多种屋顶勾连组合的建筑群。
(宋式重檐十字脊歇山顶吟烟亭)
3、在圆柱、方柱、八角柱以外,出现瓜楞柱样式。
4、建筑组合上出现“工字殿”,即前殿后堂用回廊连接的方式。
(宋代宫城大内大型复合宫殿建筑基址分布图)
例如:
宋徽宗《瑞鹤图》表现北宋宫殿屋顶与鸱吻(丽正门),宫殿用绿色琉璃瓦。
宋代《滕王阁图》:结构复杂,四、五处歇山组合
工字殿:元朝正殿大明殿
瓜楞柱:宁波保国寺大殿,用八、九根木头拼接起来
(四)建筑彩画规范化与等级化
宋代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将当时彩画归纳为六种形式:
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迭晕棱间装、解绿装、丹粉刷饰、杂间装
(五彩遍装)
(碾玉装)
(青绿迭晕棱间装)
(解绿装)
(丹粉刷饰)
关于杂间装的图片没有找到,如果有了解的朋友欢迎多多交流。
对于彩绘花纹,该书在彩画制度中规定有华文、琐文、云文、飞仙、飞禽、走兽等几种。并规定了这些彩画在宫殿、寺庙、园林、住宅等不同建筑上的等级差别。
例如:山西高平开化寺释迦殿壁画
(五)砖石技术进步
1、砖石佛塔逐渐成为佛塔建筑的主流。
2、台基筑造技术提高,在夯土地基下打入木桩以求稳定。
3、拱券技术(发券:砌筑安装券的过程)和大型石桥梁的建造技术进一步发展。
例如:
福建泉州开元寺石构双塔,为中国现存最高大的石质佛塔,距今七、八百年
泉州洛阳桥(北宋),距今千年。
------
第一讲的内容比较多,慢慢消化。下一讲将总结宋代城市建筑与民居,篇幅够的话再加上隆兴寺与晋祠。
感谢阅读。
-FIN-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