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王扶之将军
年,叶剑英偶然问身边的工作人员:
“王扶之去哪了?”
就在叶剑英问起王扶之的情况时,他已经在山西担任了五年的省委书记。
王扶之无疑拥有着相当老的革命资历。
年9月23日出生于陕西子洲县三眼泉楼砭傅家新庄,年就参加了革命,王扶之参加革命时,年龄只有12岁,还是一个不大的孩子。
因为穷,王扶之很小的时候就辍学,为了谋生,不得不在野外狼出没的地方干活,但幸运的是,王扶之家乡那一带,经常有刘志丹率领的红军出没,时间一长,王扶之发现,这支红军部队与军阀部队不同,因为他们的战士经常为老百姓家里挑水。
一天,王扶之主动找到红军队伍:
“我想跟你们到队伍上行不行。”
红军招兵的干部一见他,觉得他一脸的稚气,不由得问了一句:“你多大了?”
王扶之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底气,直接对那名红军干部说:“你看我有多大了?”那名干部上下打量了一下他:“有十六七岁了吧?”
王扶之心里乐开了花:“还真差不多。”
就这样,王扶之参加了红二十六军少共营,这个“少共营”的战士,年龄 不过十六七岁,而最小的差不多也和王扶之一样大。
图
劳山战役要图
也难怪红军干部看不出来,王扶之少年时便长得高,在那个普遍营养不良的年代,王扶之确实算是“高人一等”,王扶之将军参军以后,还痴迷上了打篮球,那时红军部队还有一支业余的篮球队,王扶之是篮球队主力,因为生的人高马大,投球也是一把好手,碰上对方高高跃起投篮,王扶之只需要轻轻跃起,就能把篮球从篮筐中顶出来。
年7月,蒋介石调集东北军4个军11个师以及晋绥军孙楚部5个旅、84师、86师一部,对陕甘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作战。
到了9月中旬,徐海东率领红25军结束长征,抵达陕甘根据地,与红26军、27军一起组成红十五军团,面对敌人的进攻,徐海东、刘志丹、程子华等领导人,经过紧急商讨,决定采用围城打援的方式,以一部兵力包围甘泉城,吸引敌人来源,而主力部队则埋伏在大小劳山地区,以逸待劳伏击敌军。
这一战红军出其不意,国民党军第师进入伏击圈后,经过五个多小时激战,毙伤师长何立中以下余人,俘团长以下余人,缴获长短枪余支,轻重机枪余挺,炮12门,战马余匹和电台1部。紧接着红军在榆林桥一带趁敌不备,进攻国民党军67军师团,全歼守敌,毙伤敌余人,俘其团长高福源以下0余人,缴获长短枪1余支,机枪余挺,炮8门。
王扶之所在的少共营也立下了大功,那时的他手中连一杆枪都没有,就只有一把梭镖,当时敌人用东北话山下看到了少共营,十分狂妄,一个个用东北话叫嚣:
“都是一些小疙瘩,不成气候。”
结果敌人叫得越疯狂,小战士打得更兴奋,王扶之端着梭镖一跃而起,直抵一个敌人的脖子,敌人害怕一松手,枪滑落下来。
图
劳山战役旧址
王扶之就这样,缴获了自己从军以来的 支枪。
抗战全面爆发以后,红十五军团改编为八路军师旅,徐海东任旅长,黄克诚任政委,而王扶之也担任了团测绘股股长。
与黄克诚的缘分
黄克诚调任旅当政委,与王扶之结下了缘分。
事实上黄克诚调任到红十五军团改编的旅当政委,完全也是一个偶然。
黄克诚参加过大革命,在国民革命军第八军中任过职,大革命失败以后,黄克诚回到老家永兴从事农运工作,后来跟随朱德、陈毅湘南起义的部队上了井冈山,从黄克诚的任职经历不难看出,黄克诚大部分时候都是在中央红军中任职。
因为多次的提意见,反对“左倾”盲动主义政策,黄克诚曾几次被降职,就连彭德怀也劝他,但他不为所动,一直到陕北以后,才又获得重用。
抗战全面爆发后,红军奉令改编为八路军,黄克诚担任了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不允许八路军队伍中设政委一职,可取消政委在八路军全军之中带来的弊端也非常明显,黄克诚在平型关战役后,到师旅视察发现了这一情况后,立即向中央建议,恢复政委制度以及政治机关。
中央经过考虑后,决定任命黄克诚为旅政委。经过黄克诚的不懈努力,部队的风气得到了全面改善。
黄克诚也在部队之中树立起了威望。
在黄克诚的努力下,旅从一开始的余人,发展到了2.5万人,可谓是兵强马壮。
图
年时任新四军第三师师长的黄克诚
年1月皖南事变后,黄克诚所部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王扶之也随着部队改编,到了新四军第三师,担任八旅22团通信参谋、2营6连副连长。
之后王扶之调到了师司令部担任通信股长,就此与黄克诚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说来也是一桩有趣的事。
王扶之在22团的一次作战中,缴获了一辆自行车,团长那时心情估计很不错,鉴于王扶之干的是通信参谋,就没有让他上交,后来王扶之调到了师司令部任通讯股长,临走前团长还神秘兮兮的对他说:“你有大用。”
等他去了司令部以后,王扶之才发现,自己所谓的大用就是骑着自行车载着黄克诚下部队视察。
原来,黄克诚幼年时学习很刻苦,熬坏了眼睛,参军之前眼睛上就是一副厚厚的玻璃镜片,一旦战斗激烈的档口,这副镜片就十分碍手,敌人也时常能注意到,觉得戴的眼镜儿的黄克诚肯定是个大官,彭德怀后来专门下了严令,不允许黄克诚上前线。
黄克诚这副眼镜儿给他带来的困难很多,长征时期,因为眼睛看不见,他的前面需要站一个战士为他当向导,每当行军时,黄克诚就用手扶着前面人的肩膀,一次黄克诚前面的人突然停了下来,黄克诚有些奇怪,拍着前面的人催促赶快走,周围的人哄然大笑,等到黄克诚看清楚眼前时,才发现自己拍的是一头大黑骡子的屁股。
因为黄克诚高度近视,他骑马很不方便,索性就将马送给了别人,但他仍然有出行任务时,王扶之就派上了用场。
部队提议王扶之给黄克诚当司机,骑着自行车载着他下部队,就这样王扶之成了黄克诚的“专职司机”,他不仅要驮着师长黄克诚,还要带着黄克诚的随身笔记、地图等等工具。有时还带着黄克诚,穿梭于战场周边,观察敌情。
图
王扶之和他缴获的自行车
一次王扶之载着黄克诚到22团视察,路上突然想到,王扶之以前就是22团出身,于是问了一句:
“22团的情况怎么样?”
尽管是老部队,可王扶之还是据实已告:
“22团是光荣的老部队,可是最近有点故步自封,骄傲自满了。”
黄克诚深以为然,他对王扶之说:
“你说到要害上了,应该对22团进行整顿,不能任由缺点发展下去,要悬崖勒马。”
从22团回来以后不久,黄克诚就在三师主办的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希望第22团的工作来一个彻底转变》,点名批评的同时,希望22团能够自己做出改变。
王扶之后来一直跟着黄克诚,从新四军三师一直到部队开赴东北,第三师主力开赴东北以后,先是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三师,紧接着部队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下辖的3个旅(含独立旅,不含第7旅)分别改称第四、第五、第六师,王扶之先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五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五师十四团副团长。
图
王扶之将军
年,时任总参谋长的张爱萍到新疆视察工作时,见到了已经担任大军区副司令员的王扶之,并对他说:
“王扶之呀,还记得你用自行车驮上黄老的事吗?那时你的自行车上可带着三师的司令部啊。”
功勋赫赫的开国少将
王扶之在战争年代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也同样负伤多次,甚至面临危险。
年1月14日,总攻天津战役打响,王扶之率领的一一五师团是 个将红旗插到城头上的部队,在指挥部队作战过程中,王扶之被城上射下来的子弹打中了大腿,霎时间便血流如注,可王扶之拒绝离开一线指挥位置,轻伤不下火线,一直等到下午部队全面攻克天津,王扶之才进行了治疗。
最危险的一次,是在抗美援朝时期。
年夏末秋初,王扶之已经担任了中国人民 第39军师代理师长。并参与了春夏阵地的巩固作战。
王扶之率领的师防御的阵地是在临津江以东阵地防御,为了夺取这片高地,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阵地上投下了数亿吨计的炮弹。
8月2日,担任代理师长的王扶之在山洞中和参谋研究前线作战,突然一阵地动山摇的轰炸,就听到几声沉闷的响声,王扶之所在的山洞,被敌人震碎的砂石埋住了。洞中包括代理师长王扶之在内,还有参谋人员以及正在赶稿的新华社记者刘鸣。
洞里什么情况,外界一概不知晓。
8月2日, 司令员彭德怀听说部下王扶之被掩埋在山洞中,还下达了专门的指示:
“要想尽一切办法将王扶之等同志抢救出来,万一牺牲了你们也要将遗体挖出,运回祖国安葬。”
可那时面对敌机的轰炸,想要将掩埋在山洞中的人救出来,也是一件不大容易的事情,后来连续几个小时的挖掘,所有人都觉得,洞中的人已经牺牲了,就在这时,负责挖掘的工兵连长,发现了从洞中缝隙飞出来两只苍蝇。
既然苍蝇能飞出来,那么人还一定有救。
就这样,在大家齐心协力挖掘下,被埋在地底38个小时的王扶之与另外两名参谋被抢救出来,遗憾的是包括新华社记者刘鸣在内的几名师部参谋,在爆炸洞内垮塌的那一瞬间,就已经牺牲了。
王扶之将军能幸存下来,无疑是很幸运的一件事。
就在爆炸发生的一瞬间,几人几乎是立刻就被掩埋在废墟地下,好在王扶之以及几名参谋人员并没有受伤,他们花了3个小时的功夫,用手将彼此从废墟堆中发挖了出来。
但怎么出去又成了一个问题,三个人没有余力打通逃生的通道,更为关键的是,他们所在的山洞,没有能吃能喝的东西,他们在被掩埋的一瞬间,就想到要借助外面的力量,可无论他们在里面如何敲击脸盆、水桶、饭盒,外面是一点也听不到。
最难的是,王扶之几人在山洞中,一口能喝的水都没有,时间一长,几个人都是喉咙发干,没办法他们只好互相搜集彼此的尿,希望能撑过这几个小时。
好在外面的人并没有放弃他们,始终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将他们全部救了出来。
图
年8月,被营救的王扶之将军与战友在被炸的山肚前合影
王扶之与两名参谋被救出,历经生死考验的他们几人不由得抱在一起,相拥而泣。
一直到晚年,王扶之也没有忘记这次遇险经历:
“要不是洞中两只苍蝇飞出,我这条小命早完了。可惜的是我没记住那位工兵连长的姓名,至今仍未找到他。”
对于人们都讨厌的苍蝇,王扶之将军自始至终却视为恩人一般,从不加害。
年9月,王扶之被授予大校军衔,年晋升少将。
年,王扶之调任总参谋部工作,任作战部副部长、部长。并协助邓小平、叶剑英一起负责总参谋部许多工作,参与指挥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西沙海战。
年,王扶之又向叶剑英提出,为了加强渤海海湾地区的协同作战能力,自己亲自带领了一些人员,前往山东半岛地区等地进行视察,拟定作战计划,并得到了叶剑英的赞许。
向老首长黄克诚致歉
王扶之调到山西任职时,黄克诚已经在山西当了10年副省长。
图
黄克诚
年9月,黄克诚接到中央的任命,到山西去当副省长,消息传来的时候,黄克诚是万分高兴,精神振奋之余,黄克诚挥毫泼墨写下了一首诗:
“回思往事皆成梦,纵观万物尽争妍;衔命西去无别念,愿尽余生效薄绵。”
临走时,杨尚昆代表党中央专程问候了黄克诚,带去毛主席话的同时,还鼓励他:
“到山西之后,你只管放心大胆地干。”
只是没想到的是,年,王扶之被调到山西,任山西省军区司令员兼山西省委书记。
王扶之对于自己为何被调到山西任职,心里是很清楚的。
尽管那时王扶之同老首长黄克诚近在咫尺,也时常想念,担忧他的处境,但在山西任职5年的时间里,他没有主动去看望过老首长一眼。
王扶之担心,因为自己的处境,会给老首长带来更大的困难。
一直到年,黄克诚调任中央军委顾问,王扶之与山西省委大部分领导干部,在晋祠为老首长送行。
图
王扶之将军
王扶之满怀着歉意对老首长说:
“您这次来山西的情况,我都清楚,我怕给您惹下不应有的祸来,所以一直也没有去看您,请您老谅解。”
黄克诚也很能体谅老部下的不容易,于是告诉他:
“我十分理解你的处境,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你做得对,谢谢你的关心。”
黄克诚调北京工作后,担任中央军委顾问没多久,又在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
那时的黄克诚,身体情况已经不是很好,考虑到纪委工作的重要性,几次想要推脱,但中央考虑再三,还是决定请黄克诚出山,为祖国的兴旺发达,黄克诚做出了杰出贡献。
王扶之离开山西是在年,那时叶剑英主动问起了王扶之的情况,考虑到这样一员功勋卓著的战将,年龄也不大,特别调王扶之到乌鲁木齐去,担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
尽管工作十分繁忙,但王扶之只要一有时间回北京,都会专程去看望老首长黄克诚。
年,王扶之回北京开会,听闻黄克诚病重,医院探望,那时的黄克诚已到了弥留之际,时常陷入昏迷中,王扶之上前抓住老首长的手说:
“老首长,我来看你了。”
半昏迷中的黄克诚,似乎是察觉到了老部下的到来,艰难地睁开了双眼,几乎与此同时,黄克诚立即就辨认出了眼前的人是谁:
“是王扶之来了吧。”
当年年底,黄克诚因病去世,王扶之不胜悲痛。
图
王扶之将军
尽管王扶之一生历经艰难,但晚年生活却十分恬淡。
年,王扶之举家搬往大连,作为自己晚年的修养之地。王扶之将军晚年还曾担任过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一直到年才离职休养。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王扶之将军作为入党85年的老党员,王扶之将军还亲笔题写了“不忘初心”四个大字,与身边工作人员互勉。
图
王扶之将军晚年题字
截止年4月,在世的开国将帅仅剩下5人,王扶之将军也是其中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