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祠 >> 晋祠资源 >> 正文 >> 正文

你知道吗为何晋祠难老泉水三七开

来源:晋祠 时间:2022/5/27
白癜风要注意些什么 http://m.39.net/pf/a_4785535.html

作者:李海清编辑:程程投稿:

自古以来,晋水流域村民就利用晋祠泉水种植水稻,灌溉农田。如何给各村分水,有一个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很久以前,晋水流域南北两方的村民,为争用水权常常引起纠纷,甚至发生械斗闹出人命。后来,官方出面调停,于难老泉边置一口烧沸的大油锅,锅内放铜钱10枚,约定那一方有人能从锅里捞出几枚铜钱,那一方就分得十分之几的水量。这时北河上花塔村的一位张姓青年,以舍己为人的精神,勇敢地跳进油锅,捞起7枚铜钱后壮烈牺牲。此后,晋祠水就北七分南三分分开了。

以上只是个传说,其实,晋水后来固定的分水格局,是逐步形成的。据史籍记载,远在东汉安帝元初三年(),就曾经修理战国时期智伯决水灌晋阳城时开挖的旧沟渠,用以灌溉北方农田,这就是海清北河的前身。隋代开皇四年()开凿了南面的鸿雁南河和鸳鸯中河。虽然那时晋水流量很大,但用水没有章法,更没有约定俗成的“水程”,那水就到处漫流,灌溉不了多少田地,利用率不高。有的田地虽然能浇上水,但老百姓怕官府以用水为借口增加税赋,都不敢挖渠引水浇地,清清的泉水就白白地流走了。

北宋仁宗嘉祐五年(),陈知白出任平晋县令。他是四川阆中人,史志书上记载他“强干有为,识大体。”陈知白到任后,走访体察民情,深为晋水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惋惜,在获悉了其中的原委与弊病后,就决心引导人们把晋水充分利用起来。他“恺切晓谕”,三番五次发布公告,不厌其烦,言辞恳切地给人们解释,百姓才知道官府要“以水加赋”的说法,是无中生有的胡乱猜测,开始大胆用水了。

接着,陈知白和县里的另一主要官员郭京决定设法兴办水利,他们深入调查,踏勘了地形,并对土地面积进行了摸底,设计了科学的分水方案后开始施工。从难老泉源头出水口处,砌石为塘,中横石堰,凿10孔,每孔方圆1尺,把水分为10分。北面地势高,水流向上缓慢,所以海清北河分水7分,穿过庙墙流出祠外,从纸房村折而向北,在赤桥村又分为上下两条河,上河往北直达金胜、董茹一带,下河往东下流,灌溉小站、小站营、五府营等村的田地。南面地势低水流急,分水3分,这3分水又分为三股:鸿雁南河分水1分半,从奉圣寺山门前面南流,灌溉索村、王郭一带田地;鸳鸯中河分水1分,流到奉圣寺前就折而向东,灌溉长巷、东庄等村的田地;又新开一渠名陆堡河,从南河分水半分,穿卧云桥向东偏北而下流,灌溉塔院、大寺等村田地。此后,晋水全部被利用起来种植庄稼,水田扩展为余亩,“民利于是大溥”。

随后,陈知白又动员人们在各条渠上兴建水磨,方便百姓加工粮食。经过陈知白的一番治理,晋水流域清流潺潺,稻浪翻涌,莲荷飘香,水磨鳞次转动,一派江南风光。老百姓享有了晋祠水利,得到了实惠,都称颂陈知白的功德,说他堪比战国时期治理漳河的西门豹。陈知白任满调离时,百姓“遮道相送”,舍不得让他走。晋水流域每年祭祀水神,也都要设他的禄位同时享受祭祀。

一座城池一段历史一种情怀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