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晋祠
(宋)欧阳修
古城南出十里间,鸣渠夹路何潺潺。
行人望祠下马谒,退即祠下窥水源。
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
并州自古多豪杰,战争五代几百年。
天开地辟真主出,犹须再驾方凯旋。
顽民尽迁高垒削,秋草自绿埋空垣。
并人昔游晋水上,清澈照耀涵朱颜。
晋水今人并州里,稻花漠漠浇平田。
废兴仿佛无旧志,气象寂寞于山川。
惟存祖宗圣功业,干戈象舞被管弦。
我来登临为太息,暂照白发临清泉。
鸟啼人去庙门阖,还有山月来娟娟。
作者介绍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土,江西吉水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与王安石变法意见分歧,退居颍川。是历史上有名的散文家,被尊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
宋仁宗庆历四年(年)曾任河东制使,《晋祠》一诗,应作此时。此诗有今人书法家克毅所书“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仓烟”一联石刻,嵌于难老泉碑廊北壁。
注释
1、五代:指宋代以前,北方的五个朝代:梁、唐、晋、汉、周。几百年:从公元年唐王朝灭亡,到公元年北汉灭亡,战争不息亦70余。“几百年”这里是泛指。2、“天开地辟真主出”句:“天开地辟”这里指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北后周政权,建立宋王朝而言。“真主”,这里指赵匡胤。3、犹须再驾:宋太祖赵匡胤曾于开宝二年(年)亲征北汉,并用汾、晋二水灌晋阳,不克而还。再,第二次。驾,车驾。这里指皇帝的车驾。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四年(年)第二次亲征北汉而灭之。这次,他先用汾、晋二水灌晋阳,然后又用火烧,终将晋阳夷为平地。4、”顽民尽迁高垒削”句:顽民:这里指顽强抵抗宋军的太原居民。尽迁: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后,便将晋阳城水灌、火烧夷为平地,将居民全部迁至洛阳与榆次。5、涵:这里是照耀的意思。6、干戈象舞:古代庆贺武功的一种舞蹈。
7、被:这里是伴奏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对国家的兴废存亡、战争与和平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与安定的生活发出了很深的感慨。诗中流露了当时诗人对人民的同情与对统治者的谴责。赞颂了晋祠美好的风光与晋祠人民在和平环境下勤劳与快乐的生活。
诗的前三句,描述了晋祠美丽的风光。诗人行进在晋祠地界,一路是缓缓流动的清澈的淙淙作响的欢快的渠水陪伴着他。“夹路”说明渠水纵横交叉。“鸣”字用得极好,不用“响”,而用“鸣”,这里诗人用了以物拟物的修辞法,用鸟鸣来比拟水的响声,十分生动,使人产生欢快的心情。礼神之后,诗人便探寻晋水的源头。“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这一句历来被人们称道。由于这里是晋水的源头,使土地湿润,花草树木都得到了润泽,所以长得十分茂盛,你看那千年的古柏,郁郁苍苍,那茂盛的树冠还含着青青的岚烟呢。
接着诗人谴责了近百年来,并州这块地方,由于统治者的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诗人想到了在五代以前的晋人曾在这晋水的源头自由自在地游览,他们]的身影映照在清澈的晋水里,那是多么幸福。然而这种幸福被近百年的战争破坏了。现在怎么样了呢?诗人看到了顽强勤劳的晋祠人民又重建家园,那一望无际的稻田,凭着晋水的浇灌已经又是稻花盛开了。而且为庆祝丰收,一定又在供奉着他们的祖宗唐叔虞的庙里,歌舞管弦祝贺太平盛世了。
想到历代的兴废存亡,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与幸福,诗人发出了一长长的叹息。
诗的最后,诗人仰望着那美好的月亮,陷入了沉思。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