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15日记录
昨日从绵山下来,我们直接去平遥古城,住城北外的客栈。
(一)平遥古城
清晨六点,也许前一天走绵山,大家都累,都没起来。我蹑手蹑脚的出门,进了古城。
古城的围墙一看就是维修过的,就像打过玻尿酸的美女,看着漂亮,却明显不年轻了。
从古城北门进去,城内还是很安静的,偶尔三三两两的走过一些人,除了去买菜的城内居民就是像我这样的游客。古城的北边,依然住着本地居民,房屋仍然是老旧的,和一位早起买菜的大爷聊了几句,他说为了保留古城原貌,政府已经不允许居民自己维修房屋了。
这是一家居民的院子,虽然破旧,但是院子打扫得很干净,窗户有窗帘,院子外面还有晾晒衣服,有明显的生活气息。当然这种气息也包括整个院子弥漫的屎尿臭味。
外面的每条街都有两三个公共厕所,从这可以推测出居民家中是没有独立卫生间的,也看得出来居住在这儿的人不多。一个古城如果没有日常居民的居住,说明这个古城就剩下残喘苟活的日子了。
晨曦中,一位大爷骑着电动车穿过街头。
古城的南面部分就热闹多了,街道修缮一新,县衙府、日升昌票号、中国镖局博物馆、同兴公镖局、协同庆钱庄、县衙、蔚盛长票号、汇武林武馆、文庙、城隍庙、清虚观等主要景点都在城南位置。
平遥古城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年)扩建,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年,平遥古城被世界纪录协会评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
(二)乔家大院
中午从平遥古城出来,我们去乔家大院。
附近还有一个常家大院,听说最早张艺谋来拍电影的时候是去找常家大院的,人家死活不让进门,而乔家大院是特意去请张艺谋过来拍电影,最后乔家大院便火得不得了了。
这就是格局吧。
与昨日看的王家大院相比,乔家大院明显“现代”了。王家大院是沿着山势建的窑洞房,乔家大院则是平地而起。
而且,乔家大院有更多更现代的经营理念和生活模式,毕竟乔家在整个山西经商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我这样的俗人,也只能在看这个大院时加强一下类似“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个故事的印象。
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始建于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间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
乔家大院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三)晋祠
到山西,必看晋祠。
晋祠,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是世界王氏、张氏发祥地。
圣母殿是晋祠的中心,规模非常宏大。隔鱼沼飞粱桥与圣母殿相对的是献殿,是供奉祭祀圣母邑姜的享堂,举行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
祭祀活动是严肃庄重的,进入这样的场所也应该是严肃庄重的,看着嘻嘻哈哈没心没肺的游客,恍如隔世。
其实,也是隔世。
如果这棵老树会说话,它也许会把这一千多年来发生的故事一一说出来吧。可是,经历越多的往往都是沉默的。
比如老树、老墙、匾牌、石碑……
那些能说的,能表现的都已经死去。
从晋祠出来后,我们像被野狗追着似的,直接奔去忻州,并,夜逛忻州古城。
累个半死状。
最后被一碗丸子汤和三个包子续了老命,沉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