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钟灵毓秀;这里,战争的炮火毁灭过,黄河的洪水侵蚀过。然而,几千年的风雨磨练了它,几千年的历史丰富了它。它,有过繁荣,有过失落,有过辉煌,有过迷茫。如今,它正以别样的姿态向我们走来。
魅力太原
太原,是山西省省会城市,简称并,又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之所以被称为龙城,是因为曾有高人预言,太原是出真龙天子的地方,后来,果然许多皇帝都发迹于这里,龙城的说法由此而来。
晋祠晋祠,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其母后邑姜后而建,初名唐叔虞祠。晋祠三宝为圣母殿、鱼沼飞梁和献殿,晋祠三绝是周柏、宋代彩瓷和难老泉。
难老泉柳氏常因饮水问题而受婆婆欺负。有一日,她救助了一位神仙变成的老人,老人给了她一根马鞭,帮助柳氏不用再像以前一样辛苦挑水。婆婆发现马鞭的秘密后,把它从水缸中拿出,从而引发了大水,柳氏只好坐在水缸上止水,难老泉涓涓细流由此形成。
铁人一年夏日天气异常炎热,西南角的铁人因为受不了高温而到了汾河边。正当他为过河发愁之时,从上游来了一艘小船,铁人便要求船家立即送他过河,船家认为一人太少,铁人却觉得能渡他一人也算很有能耐了,船家道:“除非你是铁做的”。一语道破其本质,铁人因此纹丝不动,船家忙找人把其抬回金人台,铁人也受到了王母娘娘的惩罚。
古槐乾隆年间,奉圣寺内举行集会。一位老道士在枯槐下售药,叫卖道:“膏药灵应,能治百病,有福来买,无福不信”。不料半晌过后药依然没有卖出。老道士将膏药贴在枯槐上后便扬长而去,后来,这株枯槐死而复生,十分茂盛,人们都称它为复生槐。
史上最会使用工具的动物相传,在明太祖北伐的过程中,在太原驻守的元军顽固抵抗,大将军常遇春便深入太原城内了解敌情,不料被发现反被包围。情急之下,他钻进巷子里的一个破旧小院,院里只住的老妇人柳氏一人,柳氏果断帮助他藏身逃过追捕。为感谢救命之恩,他摘下柳条郑重嘱咐:“老太太,这里不久之后将会战火四起,请一定把柳条插在街门前可保你安全”。柳氏在他走后连忙告诉众街坊这个重要消息,战争开始后,众人果然平安度过。此后,为了纪念太原光复,也为感谢柳氏,街坊们把门前插的柳条插在门前街畔,时光荏苒,绿柳成荫,“柳巷”之名由此而来。
太原柳巷名人故事
傅山,字青竹,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医学家、书法家,推崇老庄之学,继承了道家学派的思想传统。
相传炕围画由傅山发明。傅山由于参加反清复明运动而遭到清政府迫害,其家人四散逃命。他的女儿一家逃亡到塞外土默川,但是这里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女儿生存也十分困顿。傅山听闻女儿的状况后,从南方赶回来探望女儿。为解决女儿的思乡之苦,傅山便在女儿所住的炕周围画上家乡的自然风貌,炕围画也随之形成。至今,许多农村炕围画随处可见。
炕围画节日风俗
太原南郊地区有过年过足两个月的传统。腊月初一,家家都要炒五谷,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寒衣节是农历十月初一,是为死去的亲属亡灵送寒衣的日子。这天,家人们用五色纸剪成象征性衣服形状,并在其中加入棉花,带到死去家人的坟墓前烧掉,供死者冬天穿用。民间曲艺
太原秧歌:民歌体,大部分为一剧一曲,当地人称为“社儿”。相传李自成进军北京经过太原,百姓十分欢迎,有人便即兴编唱祝贺义军,李自成听后十分高兴,便号召百姓仿照此歌唱,秧歌从此兴起。莲花落:表演者一人,自说自唱,自打七件子伴奏,主要内容为当地的民间文学。
太原莲花落童年记忆:太原春节歌谣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赶做活,
二十七去赶集,
二十八糊贴扎,
二十九去打酒
三十日包饺子。(贴扎,指各种对联,年画,窗花,门神等)——太原春节歌谣
作者简介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班太原小组。
段丽娟:太原市娄烦县陈育:太原市清徐县张育楠:太原市娄烦县苗皓然:太原市阳曲县陈佳宇:太原市清徐县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图片来源:作者或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