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江阳沽酒客有些纠结,因为跟麻将一样这个的确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但是跟麻将不一样的地方,泸州大贰的标签的确可以算是我们泸州的一个特有的纸牌游戏,甚至可以说是极富原创的东西。
但是纠结是因为沽酒客是一个不打牌的人,对于赌博之类的形态毫无兴趣。但是我想抛开它的一些博彩因素,从民俗和娱乐上去剖析一番,也未尝不可。
说到原创和特色,有人可能会进行质疑和抨击。我倒是觉得没有必要。虽然湖南有跑胡子、乐山有二七十,显然跟泸州大贰都不一样。
中国的纸牌的游戏,要追溯恐怕历史还比较久远。据说纸牌和长牌的起源,还跟周天子有关。这个典故被后人叫做“桐叶封弟”。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驾崩后,唐国发生叛乱。太子姬诵年幼,在周公姬旦的扶助下做了国君,史称周成王。
有一天,姬诵和弟弟叔虞一起在宫中玩耍。姬诵随手捡起了一片落在地上的桐叶,把它剪成玉圭形,送给了叔虞,并且对他说:“这个玉圭是我送给你的,我要封你到唐国去做诸侯。”史官们听后,把这件事件告诉了周公。周公见到姬诵,问道:“你要分封叔虞吗?”姬诵说:“怎么会呢?那是我跟弟弟说着玩的。”周公却认真地说:“天子无戏言啊!”
后来,姬诵只得选择吉日,把叔虞正式封为唐国的诸侯,史称唐叔虞。不过,叔虞长大后,励精图治,以自己的智慧才能,带领百姓兴修水利,改良农田,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逐渐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成为唐人爱戴的封建君主。
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继位。因为境内有晋水,便改国号为“晋”。山西简称晋,也由此而来。同时为了祭奠唐叔虞,还在晋水源头、悬瓮山下修建了一座祠堂来祀奉他,这就是“晋祠”。“天子无戏言”也因此流传开来。
而这段历史并没有太被人津津乐道,反而是叶子戏成为了大家娱乐消遣不断被流传和更改。叶子戏并不是戏剧,而是一种纸牌游戏的称呼。
叶子戏是一种古老的中国纸牌博戏,类似于升官图,兼用骰子掷玩,最早出现于汉代,被认为是扑克、字牌和麻将的鼻祖。叶子戏是世界可考的最早的古代扑克牌雏形,扑克的多种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被人接受的就是现代扑克起源于中国的“叶子戏”。
叶子戏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至清代,样式及打法已基本完善,并有逐渐演变至马吊牌的说法。因此,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将桥牌的发明权归于中国人。
当然四川这边则发展成为了长牌,有的地方叫搓牌或者戳牌。而且图案更类似于牌九。不过在全川都有长牌的基础上,泸州老一辈人则发明或者改良出另外一种长牌,就是今天的泸州大贰。
泸州大贰可以说是字牌的一种,它颜色分为两种,一红一黑,从一到十,分为大小两种字样。二七十是红色其他是黑色。共计80张牌。它的规则应该参考了部分麻将的规矩,又形成自己的独有特色。麻将严格来说需要四个人共同玩,泸州大贰则不一样,两到四个人都可以。
过去的规矩跟今天的规矩都有一些变化。输赢的说法也可以说:自摸、放炮胡牌。
比起麻将来说,泸州大贰携带方便,变化多样,而且更加灵活。各种规矩,泸州人称为“名堂”比湖南的“跑胡子”更复杂和灵活,甚至比麻将还有趣味。当然这是我个人看法。
关于泸州大贰的来历,目前没有绝对的证据证明它的原始出处,基本分为三种情况,一说是湖广填川,外省人带过来的叶子戏和字牌的改良。
还有说是茶马古道少数民族跟汉族的娱乐游戏交融。因为当年有很多草店子,中途歇脚的地方,账房会写行数字记账掉在柜台上面,形成数字规律,文字又分大小写,也有用朱砂写的,也有用墨写的,不仅仅代表账目,也代表一些经营品种好像今天的商标,大家旅途无聊,用这些数字来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了对比和交融,诞生了泸州大贰的一种消遣行商枯燥时光的游戏。
最传奇的说法是,把它归结到蜀汉名相诸葛亮的头上,说他屯兵泸州忠山或者四川西南地区,为了训练兵士,发明了一种通过娱乐练兵排阵的方式,而最终形成的泸州大贰。
因为大贰的基本结构是三三制(既三张牌为一组),与军队的建制有异曲同工之处(既三人为一战斗小组,三个战斗小组为一个班,三个班为一个排,三个排为一个连,三个连为一个营,以此类推)。
当然也许还有其他说法,沽酒客不知道罢了。但是不管怎么说,今天谈到大贰字牌,加上泸州两个字倒是毋庸置疑的。的确属于地方特色。
不过我想,除了我这种民俗爱好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