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祠 >> 晋祠新闻 >> 正文 >> 正文

彩画匠人吴书瑞为修复古建筑走遍中国

来源:晋祠 时间:2022/12/9
北京治疗皮炎好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279022.html

摄影丨李英武

“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文物保护,技艺传承。以油饰彩画谱写人生,把古老文明留在北京。”在年“北京榜样”颁奖典礼现场,60岁的吴书瑞走到舞台上领奖,这位修复百年古建的文物“医师”难掩心中的激动。

他从事古建彩画工作已41个春秋,参与了国内外众多的文物保护工程和仿古建筑营造工程的油饰彩画工作:故宫乾隆花园、天坛长廊、中南海紫光阁、天安门城楼、美国华盛顿唐人街的“友谊牌楼”……默默地记录下这位彩画大师的坚韧付出。在他手中,数不清的建筑从古画古书中走出来,变得可观可感,让传统的东方之美重现光彩。而他就简单表述说“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彩画匠人。”

作为“我和我的祖国·国庆70周年”系列报道,本文将刊于5月9日的《北京青年》周刊,现为首度公开分享。

摄影丨李英武

吴书瑞:

年6月出生,曾参与故宫博物院、天安门城楼等国内外诸多文保工程,时常在离地40米的高空工作。他建立了首席技师工作室,带徒传艺十余年;他探索新的传统建筑彩画的传承模式,使用天然矿物质颜料创作的“金韵葫芦”在年北京国际文创产业博览会上获得“最佳展示奖”。他所领衔的古建筑彩画技师团队被评为“大兴区吴书瑞首席技师工作室”。年1月,当选年度年榜人物的“北京榜样”。

吴书瑞的工作室设在大兴的一个园林之中,简单的二层楼,有两间宽敞的房间,其中一间是设计文物彩色样本,墙上挂满了样板图,另一间是一些现代工艺品的设计,周围摆设了手绘的工艺品。每个房间都有一张大桌子,上面铺满了原材料和各种颜色调合剂,房间中他的学生正在紧张地工作。

吴书瑞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但他不经常待在这里,因为古建筑修复一定是要亲自去到建筑物所在地,实地进行修复工作,背着行李几个月的出差在外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在吴书瑞成为“北京榜样”后,先后有些媒体前来采访。采访时间一般很难敲定,需要赶上他在办公室工作的时间。近期,他正在参与山西太原的晋源区明太原古城的修复工作,古城整体风格受晋祠影响颇深。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

随着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火热传播,这个中国最为保密、最为神秘的文物修复单位——故宫博物院中修复匠人们的故事也为大众津津乐道,文物修复行业把工匠精神这件严肃的事讲得细腻、温软且富有人情味。而吴书瑞的故事是那个时代所有古建修复师中彩画工匠的缩影。

吴书瑞实地考察待修复的古建筑情况

吴书瑞在古建筑修复中是做彩画工作的,这算是古建筑修复的最后一步。上个世纪80年代,吴书瑞因为有绘画基础进入了一家公司的古建队,兴趣使然,他开始跟随60多岁的老师傅学习手艺,一般一个师傅带三四个徒弟,给师傅打下手。

“学手艺之前,师傅会先教你怎么做人,一行有一行的规矩。当时听完老师傅的教诲,内心特别骄傲,总觉得,这一行是独一无二的,自己可以掌握别人不会的手艺活。”

前三年的时间,吴书瑞干的是最苦最累最单调的基础活儿;出徒后学三年“规矩活儿”;最后学三年绘画的活儿。“上色”“包胶”“沥粉”“拍谱子”……十年的时间,这一行才刚刚摸出点门道。

在入行不久,吴书瑞在古建彩画上的第一次实践场地就是北海静心斋,那是清乾隆二十二年(年)建,占地面积平方米,也是皇太子的书斋,周围配以各种建筑,亭榭楼阁,小桥流水,体现了北方庭院园林艺术的精华,是一座建筑别致、风格独特的“园中之园”。

在当时的修复过程中,吴书瑞在一遍遍磨练自己的耐心,修复结束后是“长舒一口气”的感觉。如今,当他去到静心斋参观时,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经过时间的沉淀后,那种自豪感才会更加可贵。

年左右,吴书瑞接手修复雍和宫,这项工程算是当时碰到的难度很大的一个。“雍和宫的修复涉及大量佛教题材,许多佛的手部姿势不一样,它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我们小组中没有懂宗教的人。所以,我就要翻阅大量的资料。这需要十分谨慎,因为关系到别人的宗教信仰。即使是不断查阅资料,也还是会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只能去找喇嘛询问,然后听他讲述,再根据旧建筑的这些特征去尽力还原它。”整个雍和宫的项目持续时间非常久,历经大概两年多的时间。

古建彩画这一行的规矩特别多,从研磨矿物颜料到打底上色做小样,整个过程需要近20步。其中,还需要去了解历史上各种不同文物的特点,有时候还有其中的典故。很多规矩都是依靠老师傅以顺口溜的形式口头传授,结合历史依据以及祖辈相传,自己记在心里的。这样可以记得住,又没有文字资料,以防被偷师学艺。在这样传统的学习中,吴书瑞一直在慢慢摸索,在时间的积淀中打磨手艺,让那些古老建筑在自己手中光彩重现。

“以前觉得这一行是骄傲和辛苦并存的,现在,我唯一的感觉就是‘紧迫’,”吴书瑞说,“彩画这门手艺需要传承人,不仅仅是彩画,在整个古建修复行业都需要年轻人的加入。至于我,只要有需要中国建筑的地方,我都会去。”

摄影丨李英武

吴书瑞正在工作中

Q-《北京青年》周刊

A-吴书瑞

“借助建筑的艺术感还原彩画”

Q:古建筑彩画中,许多的图案都会有微小的差别,如何明确地了解它们的异同呢?

A:建筑和建筑不太一样,可能总会遇到一些不太知道的图案。就像是我国的历史时期不一样,建筑的用途不一样,它那图案微小的变化,相差就很远。比如,“龙”的图案,清代早期、中期、晚期各不相同,甚至是龙的长相都不一样。查其他对应朝代的建筑,就可以了解。通过细微的观察,知道龙身子有什么特点?那种流云是什么特点?借助建筑的艺术感还原彩画。

Q:所以,以前的老师傅口头传授的顺口溜就派上用场了是吗?

A:是的,这些“规矩”都是靠记忆的,全是细小的一些规矩,这些顺口溜都是师傅当时从上一辈老师傅那一代一代地这么传下来的。还说“龙”吧,有时候图案是要求升龙,就是上升的龙,有的是降龙,是往下走的。“升清降绿”升的龙是青颜色的,往下降的龙是绿颜色的。而且它颜色还是与“凤”正好相反。纵向的要知道,横向也要知道,横向、纵向需要都对上了。所有的标准都是一项一项去衡量的。

摄影丨李英武

吴书瑞随身携带的矿石颜料

Q:完成一个项目的话,平均需要多长时间呢?

A:像这种正常程序的话,平均两三个月,也是跟它建筑大小、规模有关系,时间最长的一个项目应该就是雍和宫了,前后大概有两年多时间。

Q:您一直在从事古建筑修复的彩画工作,怎么看待这个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呢?

A:以前在不断的修复过程中,觉得这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不仅风吹日晒,还有一直都修不完的文物。现在,我感觉这种责任感以及传承的紧迫感十分强烈。像是故宫的一些修文物的工匠,都是一直在踏踏实实地工作,外界并不知道,也不了解传统的意义在哪里。

其实,现在大家的认知是提高到了一定高度的。首先,大家开始认为,彩画它本身是一门学科,这是第一点。大家都说,气象学、物理学是科学,实际上彩画也是一门学科,它代表一个民族的瑰宝,皇宫是最高建筑最高的级别,最能体现民族的精神和民族喜好与特色。

Q:古建筑修复与古建筑设计是不同的思路吗?

A:现在很多设计者缺少实地修复的经验,大多数人都认为,先有古建筑设计,再有修复过程。实际上,我认为,这两个程序正好相反。从我对古建修复有记忆开始,所有细小的知识都是在实践中一点一滴积累的。有了这些知识,我再去“拍谱子”(设计图案),从实践当中由来的图案要比坐在电脑前空想生动得多。之前,我们接的一个甘肃古建修复的项目,我们设计的本子写得特别厚,现在都成为甘肃文物局的范本。

Q:是不是很多像您一样从事古建修复的老师傅们都能跑遍全中国了呢?

A:不说跑遍中国,我敢说跑遍世界了,只要有需要中国建筑的地方,我都会去的。现在很多的有识之士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617.html